成 人 高 考 考 前 辅 导 平 台
【例1】阅读下面文天祥的《念奴娇》,完成1~2题。
水天空阔,恨东风,不借世间英物。蜀鸟吴花残照里,忽见荒城颓壁!铜雀春情,金人秋泪(甲)!堂堂剑气,斗牛空以奇杰。
那信江海余生,南行万里,属扁舟齐发。正为鸥盟留醉眼,(乙)?睨柱吞嬴,回旗走懿,千古冲冠发。伴人无寐,秦淮应是孤月。
1.(甲)(乙)两处的文句依次是( )
A.此恨谁雪 细看涛生云灭 B.此恨凭谁雪 看涛生云灭
C.此恨谁雪 看涛生云灭 D.此恨凭谁雪 细看涛生云灭
2.词中的“睨柱吞嬴”指的是( )
A.唐雎在秦廷胁迫秦王就范的故事。B.贾谊奋笔著文批评秦皇嬴政的故事。
C.蔺相如在秦廷怒斥秦王的故事。D.荆轲行刺嬴政掷匕于柱的故事。
【分析】前面我们学习过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如果能背诵下来就好办了,可以边阅读文天祥的《念奴娇》,边背诵苏轼的《念奴娇》,句句相对照,我们发现个别句子的断句有不同,这是允许的。例如:“蜀鸟吴花残照里”,没有断开,而苏轼词中前四个字后边断开了。下阕里“南行万里,属扁舟齐发”与苏轼词的断句也有所不同。但这不妨碍选填词句。按照与苏轼词对照的办法,很快我们发现甲处应是五个字,即与“卷起千堆雪”对照;乙处应是六个字,即与“樯橹灰飞烟灭”相对照。而在四个选项中,唯有D项是吻合的,这样的解法速度快、准确度高。要注意,这是在甲、乙句断句与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对应的句子的断句完全相符的条件下进行的。如果从四个选项的内容上判断则不是太容易,因为它们没有本质的区别,反而走弯路。
至于第2题,《廉颇蔺相如列传》中有“相如持其璧,睨柱。秦王恐其破璧……”的句子,据此推断答案选C。
【答案】1.D 2.C
【例2】阅读下面一首元曲,完成1~2题。
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紫盖黄旗,多应借得,赤壁东风。更惊起南阳卧龙,便成名八阵图中。鼎足三分,一分西蜀,一分江东。
1.对这首元曲文句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
A.“酾酒临江,横槊曹公”,意思是曹操横槊船头,洒酒于江,表示凭吊。
B.“多应借得,赤壁东风”,指孙权赤壁一战借助东风取得了胜利。
C.“便成名八阵图中”,是化用杜甫“名成八阵图”的诗句说明诸葛亮的功绩。
D.最后一句指明了鼎足而立的三国中的英雄:刘备、孙权及曹操。
2.关于这首元曲,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作者以设问开卷,分层次地叙述了三国人物的英雄业绩,最后以概述作结,全篇有分有总,首尾呼应。
B.作者用“惊起”二字生动而又形象地描绘出诸葛亮从南阳隐居到报效刘备而出仕的这一转变。
C.作者通过对三国英雄人物的描绘和比较,表达了自己追慕古贤,意欲建功立业的宏图伟愿。
D.这首元曲风格雄健、高昂,大有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的遗风,而又没有“人生如梦”的悲伤感叹。
【分析】第1题D项中有“最后一句”这一限定条件。而最后一句是“鼎足三分,一分西蜀,一分江东。”显然这首元曲的最后―句话并没有提及曹操。有不少考生认为B“多应借得,赤壁东风”不是“指孙权赤壁一战借助东风取得了胜利”,而是指周瑜。这些同学忽略了此曲中的“紫盖黄旗”是帝王的“专利”这一古代文化常识。古代“紫禁城”、“紫宫”、“紫书”、“紫历”等词均为帝王专用名词。周瑜为东吴的都督,孙权为吴主,故“紫盖黄旗”者必为孙权。C项的“南阳”明示指诸葛亮,因他“躬耕南阳”,“八阵图”指孔明创天、地、风、云、龙、虎、鸟、蛇八种阵势所组成的军事操练和作战的阵图。不了解上述这些古代文学、文化常识就很难正确把握诗句的意思,也就谈不上进一步欣赏了。可见鉴赏能力是集多种能力的一种高级的语文能力。提高鉴赏能力的前提是加强课外阅读,要广泛阅读文质兼美的文学作品,久而久之就“熏陶”出了文学的眼睛、文学的鼻子、文学的耳朵,全身就多了“文学细胞”,即提高了文学素养。
高 起 点 |
10月19日 | 10月20日 |
语文 | 外语 | |
数学(文科) 数学(理科) |
史地(高起本文科) 理化(高起本理科) |
专 升 本 |
10月19日 | 10月20日 |
政治 | 专业课 | |
外语 | 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