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四川成人高考网!本网站为民间交流网站,官方信息以四川省教育考试院www.sceea.cn为准。
  • 咨询微信:18349175305 | QQ:228754715 | 网站地图 
2024年四川省成人高考报考指南

成 人 高 考 考 前 辅 导 平 台

四川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考点:辨析题

来源:www.sichuan-edu.com    时间:2023-07-28 11:22:22    作者:四川成人高考

  1、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惟一特性。

  答:错误。

  (l)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最显著的特征,而不是惟一特性。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实践为基础,来自实践,为无产阶级斗争实践服务,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最基本的观点。

  (2)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相统一的无产阶级哲学。除了实践性这一最显著的特征以外,阶级性、科学性、革命性也是它的重要特征。阶级性是指它公然申明自己是为无产阶级服务的哲学。

  (3)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实践基础上实现了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科学性是革命性的必要前提和保证,革命性是科学性的必然结论和归宿。

  2、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之科学”。答:错误。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但不能说是“科学之科学”。

  (1)“科学之科学”是指把哲学当作包括一切科学在内、凌驾于一切科学之上的永恒不变的理论体系。古代哲学家把哲学看成是“知识的总汇”,近代一些哲学家把哲学说成是“科学之科学”。

  (2)近代以来,随着各门具体科学从哲学中分化出来,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就成为人们必须正确回答的重要问题。

  (3)马克思主义哲学科学地阐明了哲学与具体科学是一般与个别、共性与个性的关系,二者既相区别又相联系:

  ①二者的区别是,具体科学以世界某一领域的特殊规律为研究对象,哲学则以整个世界的最一般规律为研究对象;

  ②二者的联系是,哲学以具体科学的成果为基础,并随着具体科学的发展而发展。哲学所概括的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普遍规律的理论,对具体科学的研究又提供了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③用马克思主义哲学代替具体科学的“代替论”和否认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具体科学研究的指导作用的“取消论”都是错误的。

  (4)把马克思主义哲学说成是“科学之科学”,这既限制了具体科学的发展也使哲学背上沉重的包袱而不利于发展。

  3、“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答:正确。这是马克思在论及观念的产生及其本质时所说的一句话。这一论断表明:

  (1)意识和观念就其内容而言,它来自外部物质世界。所谓“移入人的头脑,就是指通过感觉和思维对外部物质世界的反映,把物质的东西变成人脑中观念的东西,也就是达到对物质世界的观念的把握。

  (2)人脑对外部物质世界的反映,不是机械地照映外物,而是人脑对客观物质进行加工改造,才产生出观念,实现对客观物质的观念把握。人脑改造物质的过程,就是一个对感性现象材料进行科学抽象加以改造,从而观念地把握客观物质的本质和规律的过程。

  4、尊重客观规律,就会妨碍主观能动性的发挥。答:错误。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违背客观规律必然在实践中遭到失败。

  (2)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又必须以发挥主观能动性为必要条件。

  (3)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辩证统一,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把革命精神和科学态度结合起来,既反对否认客观规律的唯意志论;又反对否认发挥主观能动性的机械论或宿命论。

  5、假象是一种错觉。

  答:错误。

  (l)事物的现象有真象和假象的区别。真象是从正面直接表现本质的现象,假象是从反面歪曲表现本质的现象。无论真象和假象都是客观事物本质的表现,属于客观范畴。

  (2)错觉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感觉和认识上的错误,属于主观认识范畴。

  (3)假象与错觉是有本质区别的,不能混淆。当然,假象容易使人对客观事物产生错觉,这是二者的联系。

  6、新生事物就是新出现的事物答:

  (l)错误。混淆了新旧事物的本质区别。

  (2)新生事物是指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前途的事物;旧事物则是指丧失了存在的必然性而日趋灭亡的事物。

  (3)区别新旧事物的根本标准:是否符合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和是否有强大的生命力及远大前途。不能把是否是新出现的作为衡量标准。有些事物虽然是新出现的。但本质上却是旧事物,是旧事物以新的形式出现了。

  7、实践是对不可知论最有力的驳斥。

  答.正确。

  (l)不可知论否认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认为客观世界是不可能认识或者不可能完全认识。其主要代表是英国的休谟和德国的康德,在中国有庄子。

  (2)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以科学的实践观对不可知论作了最令人信服的驳斥:

  ①实践能使主体认识的正确性得到确实可靠的验证;②实践能不断创造出新的认识工具,不断扩大和加强认识主体的认识能力和范围,证明客观世界的可知性。

  ③实践能不断提高人的思想能力,使人们能永无止境地认识和把握客观世界的本质和规律。

  8、一个人所有的知识都来源于实践。

  答:错误。

  (l)一切认识归根到底都来源于实践,但不等于说每个人的知识都直接来源于实践。

  (2)一个人获得知识的途径有两种:一种是直接经验,即亲身实践获得的知识;一种是间接经验,即通过书本和向他人学习获得知识。

  (3)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是“源”和“流”的关系。在我为间接经验者,在他人则为直接经验者。而且学习经验必须结合实际才能变为自己的知识;也只有用于指导实践,才能发挥知识的作用

  9、物质生产对人口生产没有制约作用。答:错误。物质生产对人口生产有重要制约作用,主要表现在两方面:

  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人口的数量、质量、密度、构成和增长速度。一般来说,当物质生产以手工工具和体力劳动为主时,客观上要求人口数量增加,以适应物质生产发展对劳动力的需求。当物质生产发展主要依靠科学技术进步提高劳动生产率时,客观上要求人口数量降低,而对人口质量的要求提高。

  10、劳动创造了人。答:正确。因为劳动是人类最基本的和最本质的实践活动,它提供人类社会存在与发展的基础,形成了人类社会关系,制约着人类经济的、政治的、精神的等全部社会生活。

  11、社会基本矛盾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

  答、错误。社会基本矛盾包括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和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因此说社会基本矛盾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是不正确的。

  12、生产关系属于意识形态

  答:错误。

  (1)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即在改造自然界的过程中)结成的物质的经济的关系,不是思想关系,当然不属于意识形态。

  (2)从生产关系的构成来看,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产品的分配和消费关系。显然,这些内容都是一种物质的经济关系。

  (3)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只能构成一定社会的经济基础,而不是反映经济基础的思想上层建筑或意识形态。

 

相关阅读

2024年考试时间安排(预计)



10月19日 10月20日
语文 外语
数学(文科)
数学(理科)
史地(高起本文科)
理化(高起本理科)


10月19日 10月20日
政治 专业课
外语 详细》

新生必读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