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四川成人高考网!本网站为民间交流网站,官方信息以四川省教育考试院www.sceea.cn为准。
  • 咨询微信:18349175305 | QQ:228754715 | 网站地图 
2024年四川省成人高考报考指南

成 人 高 考 考 前 辅 导 平 台

四川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马哲考点(14)

来源:www.sichuan-edu.com    时间:2023-07-28 11:31:04    作者:四川成人高考

  哲学的主要派别

  (1)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及其历史形态

  第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马克思主义关于哲学基本问题的理论。给我们提供了划分哲学基本派别的科学标准,使我们能够科学地把握各种哲学派别的本质。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方面,即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是区别哲学基本派别的惟一科学的标准。依据哲学家怎样回答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哲学区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个基本派别。所谓唯物主义,就是主张物质(存在)第一性、意识(思维)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派生物的哲学派别。所谓唯心主义,就是主张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意识决定物质、物质是意识的派生物的哲学派别。一切哲学,归根到底不是属于唯物主义,就是属于唯心主义。唯物主义和彻底的唯心主义都主张世界有一个统一的本原,所以它们都是一元论哲学。哲学史上的二元论,否认世界有一个统一的本原,认为精神和物质是两个各自独立、互不依赖的本原,是哲学上的折中主义。但它否认了物质决定意识而必然陷入唯心主义泥潭,所以它并未超越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基本派别。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争论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第二性的实质,主要是用什么观点、沿着什么路线去认识客观世界的问题。

  第二,可知论和不可知论。对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个方面即思维与存在有无同一性的不同回答,把哲学区分为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绝大多数哲学家,包括所有的唯物主义者和比较彻底的唯心主义者都主张世界是可以认识的,都是可知论者,可见,在可知论中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之分。不可知论是违背事实的,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没有不可认识之物,实践是驳斥不可知论最有力的武器。可知论和不可知论作为哲学的非基本派别,并未超越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这两个基本派别。不可知论只是表现了哲学路线上的某种不彻底性,本质上也是唯心主义的一种表现。

  第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历史形态。首先,唯物主义发展的历史形态。唯物主义哲学是随着人类社会实践和科学的发展以及同唯心主义的斗争中不断发展和完善起来的,它大体经历了三个基本阶段或历史形态。唯物主义发展的第一个历史形态是古代的朴素唯物主义。其基本特征是:肯定了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否定神创世界的观点,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某种或某几种“原初物质”(如水、火、气、土、风等)。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坚持世界物质性的正确立场,但缺乏科学的论证,具有直观性、猜测性的朴素性质。唯物主义发展的第二个历史形态是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这种唯物主义继承了古代朴素唯物论的优良传统,高举无神论的旗帜,在反对封建主义、经院哲学的斗争中,起过积极的进步作用。但由于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存在着严重的缺陷。这些缺陷是:机械性(它把一切运动都归结为机械运动),形而上学性(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观察世界),不彻底性(在自然观方面是唯物主义,在社会历史观方面是唯心主义)。唯物主义发展的第三个历史形态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它把唯物主义与辩证法有机地结合起来,把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社会历史观有机地结合起来,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的局限性,是惟一科学的完备的唯物主义形态。

  其次,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式。哲学史上出现过许多唯心主义哲学流派,但归结起来不外客观唯心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两种基本形式。客观唯心主义认为,在万事万物之前,先有一种神秘的“客观精神”。它是万事万物的本原,物质世界只不过是这种客观精神的产物和表现。这种神秘的客观精神,古希腊的柏拉图叫“理念”,德国的黑格尔叫“绝对精神”,中国的程朱学派叫做“理”。主观唯心主义把个人的精神(心灵、意识、观念、意志、感觉等)当作世界的本原,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或现象,是感觉或意识的产物。如中国古代的孟子主张“万物皆备于我”,英国的贝克莱说“存在就是被感知”,奥地利的马赫说“物是感觉的复合”等。

  (2)辩证法与形而上学

  在哲学史上,对世界的本原是物质还是精神的不同回答,形成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哲学基本派别的对立和斗争,而对世界的状态“是怎么样”的不同回答,即是联系、变化、发展的还是孤立、静止、不变的,又形成了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和斗争。辩证法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发展的,没有绝对静止和永恒不变的东西;事物的运动和发展不只是量的变化,而且有质变和飞跃;事物运动变化的根源主要不在于事物的外部,而在于事物自身所包含的矛盾性。因此,人们应当从事物的联系或矛盾,从事物的产生、发展、灭亡的过程中去研究事物。只有这样,才能反映出事物的运动和发展,使我们的思维与存在保持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辩证法的发展经历了三种历史形态:辩证法的第一个历史形态是古代朴素辩证法;第二个历史形态是以黑格尔为代表的近代唯心主义辩证法;第三个历史形态是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

  同辩证法相反,形而上学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彼此孤立和固定不变的;虽然有时也承认事物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但否认事物的根本质变和飞跃;认为事物运动变化的源泉在于外力的作用,否认事物内部的矛盾性是事物自身运动发展的根本动力。正因为如此,形而上学不能用对立统一的观点去看待事物及其运动,因而就不可能实现思维与存在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形而上学的历史演变:古代形而上学笼统地否认事物的变化,否认事物的内在矛盾;中世纪的形而上学,无论在中国或欧洲,在一个很长的历史时期内,属于唯心主义的世界观;在近代,欧洲的形而上学成为系统的思维方法,这是同资产阶级的局限性和自然科学发展的程度相联系的;19世纪末20世纪初出现了庸俗进化论的形而上学,同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相对抗。

  辩证法与形而上学是两种对立的发展学说,但它不构成哲学的基本派别,而是从属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个基本派别。这个问题从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基本含义和它们同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相互关系中得以理解:这是因为,人们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一般说来总是先解决世界的本原“是什么”的问题,然后才能进一步解决世界的状态“怎么样”的问题。所以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不是同唯物主义相结合,就是同唯心主义相结合,不存在独立的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基本派别。哲学史上的唯物主义有辩证法与形而上学之别,辩证法也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之分。同形而上学相结合的唯物主义,表明这种唯物主义又是片面的、不彻底的;同唯心主义相结合的辩证法,也意味着这种辩证法是在神秘形式中被歪曲了的不科学的理论。哲学发展的趋向必然是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3)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产生和存在的根源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以及与此相交织的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和斗争的存在和发展,具有多方面的原因。概括起来说,主要有社会历史根源、认识根源和阶级根源。

  首先,社会历史根源。社会历史根源主要指社会实践的性质和发展状况,在人类社会实践中,就存在着产生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深厚根源。这是因为社会实践是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双向活动,社会实践中主体和客体、主观和客观的相:互作用与相互转化的对立统一关系,就是造成理论思维双重化的最基本的根源。人们在一定的具体社会实践中,只要依据客观事物固有的性质和规律去改造事物,辩证地处理主体和客体、主观和客观的关系,就能达到预期的目的而获得成功。这种事实的不断重复和积累,并在实践中坚持这一方向和路线,就必然产生唯物主义观念。相反,如果人们在实践活动中割裂主体和客体、主观和客观的关系,片面夸大主体的创造性和精神的能动作用,使主体脱离客体的制约性而陷人唯意志论,或是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体脑劳动分离,人们对自然力和社会现象无知和屈从而陷入宿命论,这样就会产生唯心主义观念。

  其次,认识根源。在人们的认识活动中,也存在着正确认识事物和歪曲认识事物两种可能性,即唯物主义的正确观点和唯心主义的错误观点。人的认识活动是主观反映客观的活动。坚持认识的内容来自客观对象,认识发展的趋势是不断深入和接近于客观对象的一定方面和一定层次,这就可能而且必然产生和形成唯物主义的科学观点。反之,如果由于主观性和片面性,割裂认识过程中的不同环节,割断认识主体与客观对象的联系,夸大认识过程中的某一阶段或某一形式,就会颠倒主观和客观的关系,陷入唯心主义。

  最后,阶级根源。在阶级社会里,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和斗争,同阶级之间的矛盾和斗争是分不开的。一般说来,社会上进步的革命的阶级、阶层和社会集团,为了变革现实、发展生产,敢于面对现实,认识自然和社会的本质和规律,因而成为唯物主义哲学的社会基础。相反,社会上没落的、反动的阶级、阶层和社会集团,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和反动统治,总是要掩盖事实真相,歪曲事物的本质,它通常和唯心主义相联系,成为唯心主义哲学的社会基础。

 

相关阅读

2024年考试时间安排(预计)



10月19日 10月20日
语文 外语
数学(文科)
数学(理科)
史地(高起本文科)
理化(高起本理科)


10月19日 10月20日
政治 专业课
外语 详细》

新生必读

热门文章